一心向阳繁花开 ——集团帮扶湖北省阳新县工作纪实
来源: 中国铝业报时间: 2024-01-29作者: 赵敏 何丹
隆冬时节,荆楚大地寒气凛凛,但在全国著名的“烈士县”、素有“荆楚门户”之称的湖北省阳新县,春潮涌动,千帆竞发,处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繁忙景象——在由集团帮扶建设的油茶小镇、桑蚕小镇、花菇小镇、柑橘小镇、湖蒿小镇等百亩示范、千亩连片特色产业基地里,农户们辛勤耕耘、干劲十足,脸上绽放出幸福之花。
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要求,集团自2002年起定点帮扶阳新县,见证了阳新涅槃蝶变、跨越发展的全过程。22载弹指一挥间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指引下,阳新县经济快速增长,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,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三年三跨越,在中部百强县中取得四年四进位。
“22年来,阳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,也得益于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。我们心存感恩,永远铭记。在此,我们对集团多年来给予湖北的关心厚爱和真情帮扶,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!”2023年11月,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在给集团的一封感谢信中这样写道。
最快的脚步是“坚持”
2002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根据新形势、新任务、新要求明确集团定点帮扶湖北省阳新县。从此,集团与阳新县结下了不解之缘,共同书写减贫“靓丽答卷”。
彼时的阳新县,自然构成“五山二水三分田”,基础设施落后、产业扶贫机制不健全,是一个集老区、山区、库区、贫区和疫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,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。
“定点帮扶工作是党中央赋予集团光荣的政治责任,不把阳新县这顶“贫困县”的帽子摘掉,绝不收兵。”集团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坚决扛牢央企政治责任,许下了庄严承诺。
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22年来,集团笃信最快的脚步是“坚持”,尽管历经数届领导班子更替,但帮扶阳新的使命始终烙印在中铝人的心中。中铝人22年如一日,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棒接着一棒跑,咬定目标不放松,久久为功拼全力。即使在2009年至2017年铝行业市场价格持续低迷,集团经营业绩受到严重影响、各项费用大幅压缩的情况下,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党组依然扛牢政治责任,坚持做到“什么投资都可压缩,唯独帮扶阳新的直接投入不能少”。
历届党组书记、董事长挂帅担任集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,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党组领导前后数十人次到阳新县现场调研,与黄石市、阳新县主要领导座谈,就助力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以及加强人才交流等工作进行深入探讨。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党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,学习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定点帮扶工作部署安排,专题研究谋划《集团年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》,在项目布局、精准帮扶、过程监管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;每年听取帮扶干部汇报帮扶工作进展和遇到的实际困难,及时组织集团相关部门,聚集优势资源,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;累计选派4任年轻挂职干部和3任驻村第一书记,坚守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第一线。
央地携手22年来,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1亿元,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00多个,110多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,10多万群众受益;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两万多人次,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4000多人次,累计救助受灾群众20多万人次,一个个区域品牌、一座座特色产业镇横空出世,这个百万人口大县顺利实现脱贫“摘帽”,这片红色热土山乡巨变、日新月异。
“穷在深山结远亲”
输血不如造血,精准扶贫、利当长远。集团瞄准帮扶产业、增强阳新造血功能这个关键,探索形成“1234”产业帮扶模式:坚持一套科学流程,牢牢抓住带动农民参与、创造集体收益两个核心,运用好把好帮扶项目的“入库门”、给帮扶资金装上“安全锁”、转动镇村监管的“电子眼”三大法宝,形成“发苗立业惠及农民、联贫促业惠及集体、扩销扶业惠及产业、多赢创业惠及一方”四种帮扶模式,努力让百万富川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采茶季,洋港镇胡桥村洁净的村间水泥路上,山里山外的茶客陆陆续续呼啸而来。站在依山临河的安吉白茶、月山红有机茶种植及精加工基地放眼望去,但见修剪整齐的茶树成厢成垄、青翠欲滴,由山脚延伸到山顶,茶叶散发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,随着呼吸直沁心脾,令人神清气爽。在茶园与村庄的山坳里是高大宽敞、装备齐全的有机茶精加工厂房和别墅式接待中心,在这里茶客们可以亲眼目睹一款好茶新鲜出炉的全过程,并畅享现做现品新茶的无穷妙趣。
“2019年,当集团了解到北山山多地少,村民大多依赖外出打工为生,不少农户都是扶贫对象时,当即决定提供资金和技术,全力支持北山因地制宜发展有机茶产业,让村民尽早脱贫。”基地负责人陈文华回忆。
在得到集团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后,陈文华牵头成立了合作社,带领乡亲们在原北山茶场的基础上拓荒造园,扩大种植面积,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“俗话说‘富在深山有远亲’,我们是‘穷在深山结远亲’,没有集团的大力支持,就没有我们北山今天这么大的发展变化。”陈文华激动地说道。
如今,一个名为阳新安吉白茶、月山红有机茶种植及精加工基地的乡村经济体,在幕阜山北麓的“褶皱”里应运而生。
而这仅仅只是集团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。22年来,集团每年将帮扶资金的70%用于扶贫产业投入,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00多个,培育了优质粮油、果蔬、茶叶、食用菌、油茶、蚕桑、中药材和绿色水产等8大农业产业,发展了一批百亩示范、千亩连片特色基地,崛起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;坚持“一县一品、一镇一业”创建“阳新油茶”“阳新稻虾”“阳新柑橘”等区域品牌,推行“区域共用品牌+企业产品品牌”模式,打造了油茶小镇、桑蚕小镇、花菇小镇、柑橘小镇以及湖蒿小镇等多个特色产业镇,推动农产品从“买资源”到“卖品牌”的转变,以抓铁留痕的力度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。
“搭集团的福!”
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”集团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系统思维、统筹考虑,笃信要想解决乡亲们的衣食住行、医疗教育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,必须将阳新农村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一起抓,将抓产业培育、人才培养、文化铸魂、生态环境、组织建设协同推进,始终将群众受益、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帮扶工作成效的标准。
扶志先扶智。仅2023年,“中铝田间学校”开遍了38个行政村,茶叶加工技术及秋培秋管培训班、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等精准切中阳新农业农村所需,2514名技术人员、621名基层党政干部和村干部精神上补了“钙”、思想上点了“灯”、行动上加了“油”,燃起了依靠自身智慧的头脑、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,奔向幸福康庄大道的斗志。
“学无止境。我在农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,参加了集团开办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,非常感谢集团,这是我们阳新人的心声!”阳新县春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蔡春花眉眼弯弯、笑靥如花。
“通过参加集团组织的培训,我学到了高水平的种植技术,蔬菜的产量大幅度提高。”阳新县裕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尚仁先学先试,带动合作社其他农户掀起了学技能、强本领、练内功的热潮。
与此同时,集团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推进阳新降碳、减污、扩绿,开展厕所及厨房生活污水整治,为3000多位村民提供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,保护了网湖生态。木港镇学诗村党总支书记陈新瑶指着如今清澈见底的东春湖感叹道:“原来这个湖一直都是高密度养殖,那时候湖周边经常有死鱼及过量地投肥投料,造成水体恶化、臭气熏天,自从实行河湖长制以后,集团挂职干部任东春湖的县级湖长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改水质,周边群众都说这是一道风景、一道美景。”
集团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打造一支“带不走的工作队”。集团帮扶干部结对党组织薄弱村,强化基层党建,动员群众参与村组事务,集团所属企业与柏树村开展支部共建,动员村民从自家门前屋后小事做起,帮扶修缮危房,拆除土坯房,工作成效显著。“感谢集团把我这屋子搞得好好的,让我享福。搭集团的福!”古稀之年的三溪镇柏树村村民虞德杏眼中含泪。
修缮水塘、道路,改造村卫生室,送水救助因旱受灾群众,加固损毁的港桥及农业设施,抗洪救灾,一线抗疫……一桩桩、一件件看似琐碎的“小事”,却是阳新老百姓的心头“大事”,集团精心选派的4任年轻挂职干部和3任驻村第一书记,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和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拼劲,用自己的“辛苦指数”换取当地老百姓的“幸福指数”,将集团定点帮扶的决心和定力镌刻在阳新大地上。
在富川大地上,集团与阳新县共同书写了一个长达22年的动人故事。荏苒时光见证了阳新从贫困到繁荣的蜕变,见证了集团坚定不移的帮扶决心。在这片红色热土的山间、田间、村头、学校,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党员干部留下了铿锵的足迹,洒下了辛勤的汗水,为这片土地付出了青春与真情,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,那一心向阳一路繁花的美丽乡村画卷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馈。
- 附件: